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胡小燕)近日,纳溪区以“执法检查+警示教育+科学救援”为抓手,通过案例警示与精准整改双管齐下,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全面筑牢安全防线。
严格执法查隐患 闭环整改见实效
“除尘系统的管道为何未设置防爆措施?排料口的粉尘收集装置为何缺失?”近日,区应急管理局执法大队在泸州汉基农牧有限公司开展现场检查,以问题为导向,推动企业立行立改,为专项整治行动提供了“以案促改”的生动实践,为全区同类企业敲响安全警钟。
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除尘系统存在未采取爆炸防护措施、未设置粉尘杂物去除装置、腐蚀性水排污设施未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等5项隐患。
面对执法人员指出的问题,企业负责人顾杰坦言,“过去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认识不足,安全投入不到位,导致防护措施缺失。”
针对隐患,执法人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要求企业限期完成防爆装置加装、警示标志设置、传动部位防护罩安装等工作,并建立详细的隐患整改台账。为确保整改落实到位,执法人员主动提供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制定整改方案。一周后复查显示,5项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毕。
执法检查是专项整治行动的“前哨战”。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纳溪区已对辖区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检查通风设备、气体检测装置、作业审批流程等环节,对隐患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提供技术指导并跟踪复查,确保动态清零。区应急管理局还开通了“安全隐患有奖举报”渠道,鼓励员工和市民参与监督。随着专项整治的推进,企业自查自纠积极性显著提高,有限空间作业标准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检查既是警示,也是服务。我们通过‘执法+指导’模式,帮助企业补齐安全短板,实现隐患动态清零。”纳溪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案促改强警示 教育培训全覆盖
“未通风、未检测就盲目作业,导致硫化氢中毒事故,这样的教训必须铭记!”在纳溪区有限空间安全培训会上,专家结合近年典型案例,反复强调作业铁律——“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
为强化安全意识,纳溪区推出“专题培训+案例警示+定制宣教”立体化教育体系,制作《有限空间事故警示片》,通过新媒体矩阵推送至企业一线;开发行业定制教材,住建部门推出建筑施工领域风险图解PPT,农业农村部门制作沼气池安全“一图读懂”及科普视频,以通俗化形式推动安全知识入脑入心;推行“以考促学”机制,组织企业负责人、安全员及一线员工参与闭卷测试,不合格者“回炉”培训直至达标。
“通过考试,我们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际工作中也更加谨慎。”某企业安全主管坦言。
实战演练提能力 科学救援降风险
“碱炉突发停电,引风机停运,作业人员昏迷!”在四川金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演练现场,一场有限空间事故救援紧张展开。
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三查、五禁、七步流程”展开救援:排查隐患、切断危险源、检测气体浓度、穿戴防护装备、科学施救……最终成功解救“被困人员”。“以前觉得通风浪费时间,现在才知道这是救命步骤。”四川金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公用工程部杨和定说。
纳溪区将实战演练作为提升应急能力的核心手段,聚焦“隐患识别—规范操作—科学救援”全链条,围绕有限空间常见风险设计演练脚本,如气体中毒、设备故障等,通过“三五七”工作法(查风险、查设备、查预案;禁盲目、禁无防护、禁无监护、禁无审批、禁无检测;通风、检测、审批、防护、监护、作业、撤离),确保操作标准化;要求企业定期演练并提交评估报告,倒逼应急能力提升。“员工现在能严格执行流程,盲目施救风险大幅降低。”四川金竹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孝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