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百和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田间联袂“解剖麻雀”

2025-07-01 17:41:1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张龙 朱若男)近日,泸县百和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县镇人大代表前往朱巷村、楼方咀村,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项目和提升建设项目的建设情况。部分县人大代表参加。

在朱巷中桥,放眼望去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内水稻郁郁葱葱,长势旺盛,与远处的有机高粱交相辉映,呈现出一派生机。“我们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开展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治理,将建设重点放在田内。”泸县百和镇农业农村办公室主任王斌介绍,百和镇楼方咀村、朱巷村现有耕地约1.1万亩,2024年度两村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建设规模达0.93万亩,占两村耕地面积的84.45%。

据了解,百和镇以“一平”(田块平整)、“两通”(通水通路)、“三提升”(提升地力、产量、效益)为基本标准,合理确定不同区域、不同类型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和投入标准。通过高标准农田造提升建设项目,楼方咀村、朱巷村农业基础设施将得到显著改善,灌溉保证率达95%以上,道路通达率达90%以上,能够实现“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路相通,能排能灌,旱涝保收”。

“直指问题关键。”县人大代表杜冬梅坦言,此次调研的主题十分具有针对性。她认为,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是摆在她这样的村支部书记面前的一道必答题。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泸县政协委员张贵刚表示,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在田块整治、田间灌排体系、田间道路和电力设施配套等基础建设方面都有改善,有利于提高农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抵御旱涝灾害能力、机械化耕作便捷水平。

为了开展好此次调研,调查开始之前,镇人大主席团在对百和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了解的基础上,准备和拟定调查纲目,既有大纲,也有细目。针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列出3个大目,每个大目之下又列出5个细目,在细目之下再列出作讨论式调查的具体问题。针对每个具体问题,人大代表都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调查对象,本次视察活动共收集代表委员建议29条。

泸县百和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何正华表示,镇人大主席团通过解剖一只“麻雀”,将“点”上的经验推广到“面”,是推动全局工作的重要一招。镇人大主席团就是要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到坐标、找准定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