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何英 李敏) 近日,泸州市合江县法院白沙人民法庭的调解室内法官时而跟当事人用手比划,时而敲击手机屏幕,一场特殊的“安静”调解正在进行……
原来这次法官遇到的原、被告均为聋哑人,原告张雯(化名)和被告郑浩(化名)于2014年登记结婚,婚后生育一女,并且女儿也是聋哑人。婚后张雯因身体原因经常生病,觉得郑浩在她生病期间对她缺乏关心照顾,没有尽到做丈夫的义务,于是两人便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分居。
现今,形同虚设的婚姻让张雯决定到法院起诉离婚,并要争取女儿的抚养权。
为了切实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让当事人既能“说”得清楚,也能“听”得明白,法官联系了双方当事人的父母,并让其父母作为委托诉讼代理人参与到案件的调解过程中。
调解中,案件最大的争议焦点就是女儿的抚养问题。自分居以来,女儿便一直同被告郑浩生活在一起,由奶奶照顾,孩子与父亲和奶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于是法官从最有利于女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向双方释法明理,尤其是对张雯耐心劝导,希望她能尊重孩子的意愿。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时而通过指尖在手机上打字确认双方的真实意思,时而通过肢体语言比划,时而让双方父母代为转达。最终,双方在法官的耐心引导下均放下心中芥蒂,对孩子抚养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决定由男方抚养。
“双方对调解协议还有没有意见?是否还有补充?”法官在手机上询问双方当事人后,双方现场确认并在达成的调解笔录上签字捺印。
让法律穿越“无声”的障碍,用“指尖”搭建沟通的桥梁。合江县法院将继续坚持“如我在诉”的理念,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提高残障人士在司法服务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