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潘廉文)“谢谢!我看到你的消息太激动了!你们辛苦了!”近日,申请人李某通过微信向古蔺县法院执行法官发来消息,字里行间满是激动。这位年近六旬的外地务工者,在拿到20余万元工伤赔偿款的那一刻,终于卸下了久压在心头的重担。这场跨越地域的执行攻坚战,见证着法院为群众兑现胜诉权益的执着。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李某在某公司工地务工时不幸受伤,腰椎骨折,经仲裁裁决,该公司需向其支付20余万元工伤赔偿款。然而,裁决生效后,某公司迟迟不履行义务。李某无奈之下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接手案件后,迅速对被执行人公司展开调查,结果令人揪心:这家公司竟是一家“皮包公司”,名下既无任何财产,也无实地办公地点,执行工作陷入僵局。执行人李某身心俱疲,一度对拿到赔偿款失去希望。
但执行法官并未放弃。在梳理工商登记档案时,执行法官接连发现两个关键问题:一是该公司在作出公司减资决议后未通知申请执行人便将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减至10万元,明显系恶意逃避债务、规避执行;二是深入核查后发现,该公司股东并未足额缴纳出资,存在出资不实的情况。执行法官依法告知申请人李某可申请追加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
经执行异议程序审查,法院依法裁定追加该公司股东为被执行人。可新的难题接踵而至——股东账户仅有5万余元,远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执行法官没有放弃,再次启程前往成都,对股东名下资产进行深入排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成华区查到该股东名下有一套房产,当即依法对房屋进行查封。
“你不仅出资不实,还恶意减资逃债,拒不履行将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执行法官向该股东释法明理,既点明其出资不到位的责任,也讲清规避执行将面临的惩戒。最终,股东在强大的执行威慑下,主动将全部案款履行到位。
据了解,从“皮包公司”的百般规避,到股东的最终履行,这场执行攻坚战的背后,是执行法官对“认缴不实缴”“减资逃债务”等乱象的坚决打击。古蔺县法院将持续加大执行力度,严厉打击规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用实际行动维护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可知、可感、可触。(古蔺县法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