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王有鹏 川观新闻记者 杜杰) “这些高粱可都是咱跟企业签了订单种出来的,稳赚不赔,往后日子肯定越过越得劲儿!”9月16日,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镇西坛村高粱收购现场热火朝天,种植户们拉来一袋袋贴有二维码的高粱,后备干部蒲国花笑得嘴都合不拢。
龙马潭区订单高粱收购现场。
眼下,一年一度的“订单高粱”收购工作在龙马潭区正如火如荼进行。在各个收购现场,高粱种植户们根据手中的交粮卡领取认证码,工作人员们则仔细检查着每一批高粱的质量,熟练地操作着称重设备,认真记录下每一笔交易信息。一旁,叉车来回移动,将高粱运输装车……不同于以往,如今每一袋高粱都有了自己的专属“身份证”——二维码。
“二维码源于当地与泸州老窖合作推广的‘公司+订单农业+农户’模式。”四川联众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税泓铭告诉记者。
贴有二维码的高粱被运送上车。
原来,在高粱种植之初,公司会根据每村每户统计的面积,统一配发种子、专用肥料和有机农药,从源头确保标准化。农户则变身为“产业工人”,严格按照公司的培训要求进行生态种植和精细化管理。“村里会跟踪记录我们各阶段的管理情况,公司还有技术员经常来地里给我们指导,我们就像有了‘田间保姆’,种高粱越来越有底气。”高粱种植户夏世全说。
“待到高粱即将成熟,能预估产量之时,一套更为精细的价格机制开始启动。”税泓铭说,公司会聘请第三方权威机构进行抽查,对高粱的品质进行综合“考评”。考评成绩直接决定了最终收购价。在此期间,公司会为每位农户建立专属档案,将其种植信息与银行账户一并录入系统。这意味着,从种子到卖粮款,农户早已进入了公司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西坛村高粱收购现场。
最终,到了收购环节,效率之高令人惊叹。农户只需提交交粮卡、经过核验、领取专属自己信息的二维码封条、装袋称重,便可安心回家。一般10个工作日内,卖粮款便会直接打入个人账户。而每袋高粱上的二维码,确保了每一粒高粱都能追溯到它的种植者,真正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既科学公正,又省时省力。
龙马潭区金龙镇曹坝村后备干部李其江难掩兴奋:“今年村上种了2400余亩高粱,预估产量有53吨,有660户村民参与种植有机红梁,收购价大概每斤4.5元。现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可高啦,从种子、肥料到收购都有保障,大家心里踏实!而且这几年大家看到了种高粱的好处,互相交流种植经验,整个村子的种植技术都提升了不少。”
“我年纪大了,出去打工也没人要。在家种点高粱,既能照顾家里,又能有收入。”受益种植户李泽荣也乐呵呵地说,这高粱种起来不算难,按照要求施肥、除草就行。现在政策好,还有认证码,高粱的品质有保障,价格也不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马潭区大力发展有机高粱种植产业,高粱种植面积达到4万余亩,基本实现全域覆盖,今年预计可实现产值上亿元,高粱产业成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法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