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泸州消息(吴春红/文 李粤/图)10月15日,古蔺县皇华镇利用场镇赶集日,在中心场镇国资商贸大楼门口举办以“防邪防诈防陷阱,拒毒拒骗拒伤害”为主题的反邪教、反电诈、禁毒集中宣传活动,通过多维阵地、流动宣讲、互动承诺与线上延伸相结合的方式,掀起一股全民学安全、全民保平安的热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宣传效果。
织密地面宣传“阵地网”,筑牢全民安全“防火墙”
“崇尚科学 反对邪教 共建和谐”“时刻绷紧防范之弦 谨防新型电信诈骗”……活动中,集中宣传点俨然成了一个开放式的“安全科普广场”,数条印有醒目口号的横幅迎风悬挂,一系列图文并茂的宣传展板前,吸引了大量赶集群众驻足观看。展板内容涵盖邪教的特征与社会危害、近期高发的“刷单返利”“养老服务”等电信诈骗案例深度解析,以及各类传统与新型毒品的仿真模型图片及巨大危害说明,视觉冲击力强,教育意义深刻。
来自皇华镇双社办、应急办、综合行政执法队、司法所、派出所及各村(社区)驻村辅警的工作人员组成联合宣传队,各司其职,热情服务。宣传资料发放台前人流不息,《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手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指南》《禁毒知识宣传单》等纸质资料备受青睐,印有“远离毒品,珍爱家庭”“反诈防骗,人人有责”字样的环保手提袋、围裙、小扇子等实用宣传品,更是成为群众争相领取的“抢手货”,让安全知识随着物品的使用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咨询台区域是本次活动的“核心服务区”与“知识解惑高地”。派出所民警化身“反诈讲师”,结合古蔺县、皇华镇近期发生的真实案例,用朴实的语言向围拢的群众,特别是老年人,揭秘骗子的常用话术和伎俩,反复叮嘱“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防骗原则。司法所工作人员则针对群众提出的邻里纠纷、遗产继承、债务维权等法律问题,提供专业解答,并深入浅出地普及了国家关于打击邪教组织的法律法规,引导群众树立法治观念。
嵌入街巷宣讲“微循环”,延伸平安家园“守护线”
为实现宣传范围最大化,消除宣传死角,由驻村辅警和志愿者组成的“红马甲”流动宣传队成为集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手持宣传资料,分成若干小分队,主动深入人流如织的集市内部、沿街商铺、固定摊位,开展“扫街式”“点对点”的精准宣传。在猪肉摊前,志愿者提醒摊主注意辨别假币诈骗;在蔬菜摊旁,辅警向买菜的大娘讲解如何识别保健品骗局;在杂货店里,工作人员向店主宣传禁毒法律法规。这种“送教上门”式的宣传,实现了宣传触角从集中点向整个场镇肌理的深度延伸,确保了宣传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活动现场还设置“反对邪教、防范电诈、拒绝毒品,我承诺我践行”大型签名横幅。在听取详细讲解后,广大群众都深受感染,纷纷主动在横幅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签名,它更代表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个人对崇尚科学、守护财产安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庄严承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主人翁”意识,凝聚了群防群治的强大社会共识。
融通线上线下“双渠道”,构建科技人文“双防线”
在巩固传统宣传阵地的同时,本次活动紧跟时代步伐,大力推动安全宣传向线上延伸。工作人员手持印有二维码的宣传牌,主动引导、耐心协助群众扫描关注“中国反邪教”“国家反诈中心”等权威官方微信公众号。在反诈APP推广区,民警和志愿者们“手把手”地帮助群众,特别是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练的中老年人,下载、安装、注册并演示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重点讲解其来电预警、短信识别、风险查询和便捷举报等核心功能,为群众的“钱袋子”装上了一道高效的“科技安全锁”,构建起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立体化防范体系。
据了解,此次形式多样的集中宣传活动,是皇华镇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推进更高水平平安皇华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不仅是一次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力量的凝聚。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对“三类”安全风险的辨识能力和自觉抵制能力,织密了群防群治的安全防护网。
下一步,皇华镇将认真总结本次活动经验,持续探索创新宣传形式,推动反邪教、反电诈、禁毒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巩固和扩大宣传成果,积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共同构筑起守护平安家园的铜墙铁壁,为全镇人民的幸福生活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