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许逸/文 王端 王旭/图)“现在学校发了这顶共享头盔,安全更有保障了。”近日,家长袁图明接过“红心育苗、盔卫平安”定制头盔,细心为孩子系好卡扣,在护学岗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载着孩子安全、有序地踏上了回家路。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太平镇聚焦校园周边交通安全,以“硬措施+软服务”织密学生安全防护网的生动缩影。

精准赠“盔”暖民心,民生服务有温度
“既要帮家长树牢安全意识,更要为困难家庭解燃眉之急。”太平镇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平直言,前期摸排发现,校园周边摩托车、电动车骑行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家长安全意识不强,认为短途接送无需戴头盔;二是部分家庭因经济困难难以为孩子配备头盔。
为此太平镇政府统筹资金3万余元定制500顶共享头盔,统一交由全镇6所中小学、幼儿园,由学校直接发放到学生手中。各校同步建立“登记借用、按时归还”管理机制,明确头盔使用规范。一方面通过主题班会、家长群等途径宣传“一盔一带”安全知识,引导家长纠正认知误区;另一方面,为困难家庭学生开通“优先长期借用”通道,建立“一对一”帮扶档案,确保安全保障不落下一个孩子。“这顶头盔上有我们镇的标识,还有萌萌的大眼睛,我特别喜欢!现在每天上学,爸爸都会提醒我戴好它。”拿到专属头盔的学生周蔺笑着说。
多方联动守平安,护学防线无死角
下午5:00,放学铃声响起,太平镇中学门口立刻进入“护学模式”。太平镇领导带队值守,派出所民警指挥交通、疏导车流,村(社区)劝导员手持提示牌有序引导学生过街,学校老师则在队伍旁看护孩子……这支由15人组成的“护学专班”,每天准时到岗,用脚步丈量安全距离。
“我们实行“每日巡查+护学岗”机制,制定了《护学岗排班表》,将镇干部、民警、村(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按‘每日一组、每组15人’的标准排班,明确‘交通疏导、安全劝导、应急处置’三大职责,确保放学时段‘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太平镇副镇长刘逾鹏说。
针对三轮车违法载人这一“顽疾”,太平镇还创新“教育+劝导+监管”模式:学校通过“交通安全主题班会”播放事故警示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1200余份;护学岗人员对违规家长开展“一案一讲”,结合周边区县三轮车事故案例,讲清“违法载人 拿孩子安全赌运气”的危害;太平镇执法队则在赶集日加强场镇主干道巡查。据统计,今年以来已劝阻三轮车违规载人行为36起,形成“教育在前、劝导跟进、监管兜底”的治理闭环。
设施升级强根基,安全防护再升级
“以前校门口的马路像‘赛车场’,现在装了减速带,车子都慢慢开,我们接孩子也放心多了!”看着车辆缓缓驶过新安装的减速带,家长王晓春笑着说。
为夯实校园周边安全硬件基础,太平镇严格对照校园安防“六必设”标准,投入专项资金实施“安全设施提升工程”,在太平镇中学、仙谭小学等6所学校门口及周边路段铺设减速带45米,设置人车隔离栏20米,安装限速标识、注意儿童标识等各类警示牌13块,还在3处交通复杂路口增设反光镜,从“物理层面”为学生出行筑起安全屏障。
一顶定制头盔彰显为民温度,一支专业队伍见证实干担当,一条减速带体现守护力度,太平镇正以一项项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举措,将“民之所盼”化为“政之所向”,写下“实干为民”的生动注脚。
“孩子的安全是头等大事,我们会把‘护苗行动’抓在日常、严在经常、落在实处。”古蔺县太平镇党委书记雷倩表示,下一步将总结整治经验、推广有效做法,探索建立“交通隐患定期排查、护学力量动态调整、安全宣传常态开展”的长效机制,持续优化校园周边交通环境,以久久为功的实干,守护学子们的平安出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