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农家女孩罗梦:“葡”写乡村振兴路上的“甜蜜密码”

2025-11-07 17:01:4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魏杰

四川在线泸州消息(袁玉华 文/图)“葡萄应该施得肥了,病虫害防治也要跟上……”近日,在江阳区通滩镇大坝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葡萄基地里,农家女孩罗梦正在进行葡萄秋季管理。

今年34岁的罗梦,是土生土长的通滩镇大坝村人,2017年返乡创业成立了通滩镇大坝村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近200亩,主要以种植葡萄和黄桃为主,年产值达100余万元。她先后获得江阳区巾帼创新创业标兵、向上向善好青年、三农之星等殊荣,策划的“种养生态循环”项目荣获江阳区返乡创业路演三等奖。

科技种植,葡萄园结出“甜蜜果”

诗在家乡,何必远方。

2017年4月,罗梦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进入一家企业工作。但她一直放不下儿时在心中织下的“葡萄园梦想”,于是决心返乡创业种葡萄,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

“回乡当职业农民,不是我一时头脑发热,是经过市场调查,并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才作出的决定!”罗梦说,她在大学期间,除了线上学习葡萄种植技术,还利用寒暑假时间到重庆郊区的葡萄园当学徒。连续两年寒暑假下来,她积累了葡萄种植的丰富知识。

刚开始种植葡萄时,罗梦也遇到了不少难题。病虫害、土壤肥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让她头疼不已。但她骨子里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四处请教专家、参加技术培训、网上查阅等,慢慢掌握了种植葡萄的窍门。

罗梦的葡萄园与别的葡萄园不同,55亩葡萄都严格采用避雨栽培、管理水肥一体化科技种植。“传统的种植方式肯定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科技种葡萄虽投入大一些,但效益就是不一样。”罗梦介绍,采用避雨栽培种葡萄,可以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有效减轻黑痘、灰霉、炭疽、白腐、霜霉等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节约人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葡萄品质并稳定产量。

实践证明,避雨栽培葡萄每亩比露地栽培增收600元左右。

水肥一体化就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由管道把水输送至田间每株葡萄根部,让葡萄根系在吸收水分的同时吸收养分。与普通施肥、浇水方式相比,葡萄对肥料的吸收率大大增强,用水量减少70%,也节省了浇灌时间。

在葡萄品种选择上,罗梦的葡萄园除了选择优良品种外,还打了品种成熟时间差,实现错时销售。夏核、白萝莎、阳光玫瑰、巨峰等品种,从6月一直采摘到10月,避免了集中上市影响收益。

林下养鸡,循环种养实现“双赢”

罗梦除了种植55亩葡萄,还种植了80亩早熟黄桃、晚熟水蜜桃,年收入达30余万元。

在现场可以看到,采摘后的葡萄架和桃林下,成群的土鸡自由自在地觅食、撒欢、休憩。

“每年开春葡萄发新芽时,放养在葡萄园的生态土鸡就要马上处理,还不能销售的就要圈养40多天,等葡萄套袋后再将鸡放进园子里散养。”罗梦利用葡萄架下的空地,采用散养土鸡,每年有近10万元收入,实现以短养长,一地两收。

罗梦介绍,以前她所见过的葡萄园几乎在收获后都闲置着,葡萄架下的闲地增收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她开始琢磨加强葡萄园管护的同时,利用葡萄采收后空地散养土鸡,一年循环养殖四批出售,增加葡萄园的产出。

“林下鸡不但是除草、除虫、施肥的好帮手,还是具有经济效益的生态鸡。”罗梦说,每年四批鸡,每批500余只,吃蚯蚓、虫子、青草、玉米、稻谷,这些鸡自由觅食,肉质生态,不出葡萄园就能销售一空,每只鸡有近50元利润。在葡萄园适时放养土鸡,园子不用除草,每亩葡萄园还少施100元的生物农药和肥料,一年下来,可节支1万多元。

如今,葡萄园和桃园在罗梦的精心管理下,逐渐有了可喜的回报,也每年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3500余人次。为此,罗梦请了一个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管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铺路搭桥,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编辑推荐